古語有云:「大局乃心中之強勢,不善謀大者,只能圖小!」

成事之道往往成現在一個「勢」字上,

什麼是勢?這一點,是成大事者必須明白的道理!

 

成業「三步曲」,「自信 、自強、自立」

天下事都自有定則,只有善於修身養性,在隱忍中求強大者,才能實現一生大志。

修身養性中,《孟子》關於大丈夫的言論最為經典

「舜發於畎畝之中,傅說舉於版築之閒,膠鬲舉於魚鹽之中,管夷吾舉於士,孫叔敖舉於海,百里奚舉於市。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人恆過,然後能改;困於心,衡於慮,而後作;徵於色,發於聲,而後喻。入則無法家拂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恆亡。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。」

一個人誠能達到此程度,經過修身養性,而增益其所不能,那麼,萬事皆可做。

一個人要成就事業,古人的說法是經過 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

可見修身是排在首位,其重要性由此可知。

成業需要一個「三步曲」 ,就是「自信、自強、自立」。

要打造一個完美的成功,沒有自信是不行的,必須把自卑壓下去,把自信提上來。

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,是謀事做人最起碼的必備條件。

因此有人說,自信是成功人士心中的一座堡壘,

只要堡壘不被攻破,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。

有一個著名的「跳蚤信念」可供參考:

玻璃缸內放有一隻跳蚤,缸口用紙片蓋住,每次一拍桌子,跳蚤就往上竄,

直到撞到紙片掉下來;但一次次地跳,跳蚤都衝不過紙片。

當紙片撤掉,由於跳蚤已經失去跳出去的信念,再也跳不出玻璃缸了。

人也如此,原本能跳出玻璃缸,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使他失去信念,

也就不相信自己能跳出玻璃缸了。

真正的信念應該是發自骨子裏、永不被壓制、永不被摧垮的力量。

大政治家呂不韋在《呂氏春秋》中反覆強調學習。

如:「不知則問,不能則學。」「不學而能聽說者,古今無有也。」

不學習,有耳朵也等於是聾子,有眼睛也等於是瞎子,

有嘴巴也說不出清楚話,有心也不開竅。

學習的途徑有兩條:

一是自我反省法,即透過公與私兩把尺去衡量自己的言行。

二是尊師,無論貧富貴賤,有德有能者均可為師之。

 

劉邦在討論「吾所以有天下者何?」問題時說:

「夫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;

鎮國家,撫百姓,給餉饋,不絕糧道,吾不如蕭何;

連百萬之眾,戰必勝,攻必取,吾不如韓信。

三者皆人傑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。」

後來,人們就把張良、蕭何、韓信稱做「漢初三傑」。

張良乃三傑中的逸人,何謂逸人?

入世遊刃有餘,出世則飄然遠引者是也!

漢初三傑卻有著迥然不同的命運。

張良得以功成身退,蕭何委曲求全,韓信被告謀反,被吕后騙入長樂宮,

斬於鍾室,並夷其三族,所謂「鳥盡弓藏,兔死狗烹」。

韓信拜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,韓信被殺也是出自蕭何的計謀,

死前韓信曾說「成也蕭何,敗也蕭何」。

 

項羽烏江自刎

面對失敗和死亡,項羽表現出最後的英雄氣概,

他沒像劉邦那樣在危險時不顧妻兒奔逃,

或是讓幾千名婦女辦成士兵吸引敵軍,以使自己脫險,

而是決意以酣暢痛快的搏殺來顯示藐視死亡的勇氣。

他率僅餘的二十八騎兵再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,突圍來到烏江畔,

烏江畔已有孤舟預載項羽東渡脫身,

在這生死關頭,項羽慨然笑道:「天之亡我,我何渡為!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無一人還,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,我何面目見之?縱彼不言,籍獨不愧於心乎?」

項羽帶著失敗的遺憾和無言見江東故老的慚愧,自刎烏江畔。

項羽或許本可不死,但即使逃到江東,苟延殘喘,

 他歷史使命也還是終告結束,那反而是一種不光彩的終結。

項羽以一種高貴的精神去殉了他的夢,一場真正的英雄夢。



項羽突圍至江邊本可東渡脫身之際,卻慨然莊重地選擇死亡。

這是一種英雄的死。既然英雄事業未成,茍延性命當非壯士所為,

他終帶著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慚愧,自刎江邊。

項羽的英雄本色是屬於舊時代的。

他以傳統的氣概風格領導了一個時代的革變,但也因新時代的來臨而隱沒,

他的一生猶如日落前的最後一道光芒,領著歷史走入一個新的發展。

他雖然失敗,卻以他的英勇、直率、無畏,贏得了最後的光榮,並永遠受後世所歌頌。

 

他人評價項羽


《史記》作者司馬遷在書中批評項羽:

「自矜功伐,奮其私智而不師古,謂霸王之業,欲以力征經營天下,

五年卒亡其國,身死東城,尚不覺寤而不自責,過矣。

乃引『天亡我,非用兵之罪也』,豈不謬哉!」

但是司馬遷在史記中仍然把項羽的傳記列為本紀,與歷代中國最高統治者平級,

是唯一一個享此殊榮而無帝王(皇后)頭銜的人。

項羽的主要軍事對手韓信曾批評項羽為:

遇強則霸的匹夫之勇,和遇弱則憐的婦人之仁。

既不能任用賢能將帥,又曾遷逐楚義帝,用兵趕盡殺絕。雖名為霸王,其實民心盡失。

唐代才子杜牧有詩《題烏江亭》:

「勝敗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恥是男兒。江東弟子多才俊,捲土重來未可知。」

北宋王安石與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,

他在《題烏江亭》說:

「百戰疲勞壯士衰,中原一敗勢難回。江東子弟今雖在,誰為君王捲土來。」

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詩贊云:「生當做人傑,死亦為鬼雄,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。」

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有詞云:「宜將剩勇追窮寇,不可沽名學霸王。」

夏日絕句

 

李清照

 

生當作人杰
死亦為鬼雄
至今思項羽
不肯過江東

【全詩串講】

活在世上應當是人間豪杰,
就是死了也要作鬼中英雄,
至今還在思念楚霸王項羽,
那種寧可戰死也不願逃到江東的豪邁氣魄。

【言外之意】

李清照的一生正值金兵入侵,中原人民國破家亡的大動亂時代。廣大的人民和岳飛等將領都堅決要求抵抗,而南宋的高宗皇帝等極少數人卻只願偏安江南。李清照用這首詩表達了她對那些逃到江東,只願偏安,而向金寇屈膝乞降者的鄙視。

 

項羽、劉邦成敗的原因?

項羽、劉邦成敗最大原因,就是不能忍和能忍,

用人方面,項羽明顯比劉邦不會用人,導致楚敗漢勝。

 

曹操:誰都不比誰智商低

他在與對手較量的時候,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:「我這樣做,能打敗他嗎?」

他這樣想的潛意識是──誰都不比誰智商低。

所以曹操做事總是一環套一環,一手連一手,總讓對手感到一種幾乎窒息的壓力。

讓自己處於含而不露的狀態

絕不可傲氣十足

忍耐是成大事不可少的成功條件。也就是說,凡是要成就大事,

必須要學會耐心地營造自己,因為每個人做事不可能一路順風,

總會碰到不如人意的坎坷,總會有一種深處夾縫中的感覺。

這就要求你學會穿梭在夾縫中,得學會看人臉色,低下頭的做人之道。

否則,你永遠不會熬出頭的。

不會變臉的人,要嘛過於剛正,要嘛缺乏心術,總是讓別人的暗箭射中。

其實,變換自己的面孔,是為了更好地對付小人,防遭算計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淡藍銀河之星 的頭像
    淡藍銀河之星

    淡藍銀河之星

    淡藍銀河之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