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感、感冒究竟有什麼不同?為什麼一直高燒不退?
何時吃成藥就好、何時非得去找醫生?
解開常見迷思,幫助你趕快好起來。
■迷思1:流感就是重感冒?
錯!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,
流行性感冒(Influenza)並非普通感冒(Common Cold),也不是「重感冒」。
流感是由A型或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,而引起感冒的病毒則有上百種,最常見的是鼻病毒。
雖然流感與感冒初期症狀類似,但感冒症狀比較輕微,
以咳嗽、打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水為主,不一定會發燒。
流感症狀則來得快且嚴重。
最明顯症狀是發高燒、經常超過38、39℃,如果沒有用藥物或其他方式退燒,
體溫通常不會自行下降至正常範圍。
其他症狀包括全身發冷、寒顫、肌肉痛、骨頭痠痛、頭痛、虛弱疲倦等。
■迷思2:多休息不用吃藥?
![]() |
|
---|---|
![]() |
不一定國泰醫院汐止分院感染科主任曾騰駒表示,普通感冒通常在發病第二、三天最難受,
「大約4~5天就會慢慢痊癒。」
如果覺得喉嚨痛、流鼻水,咳嗽等症狀影響作息,可以服用市面上綜合感冒藥物緩解不適。
但若超過一個星期症狀沒有改善甚至更嚴重,或者出現鼻涕變黃、耳朵有分泌物,
可能已經合併細菌感染,應該就醫。
流感可怕的是傳染威力與併發症。
流感病毒傳染力之高,症狀出現的同時,
病人就已經有散播病毒能力,可經由飛沫傳染給2公尺內的其他人。
如果沒有注射流感疫苗,經常是一人得流感,大人、小孩、全家都遭殃,李秉穎醫師說。
由於流感症狀來得快且嚴重,如果突然發高燒一、兩天不退,
肌肉痠痛厲害,或者吃了藥三、四天還是發燒到38、39℃、甚且呼吸會喘,應該儘快就醫診治。
■迷思3:感冒、流感吃抗生素才會好?
錯!
流感、感冒都是病毒感染,服用抗生素無效。
但目前仍有些醫師在診治流感、感冒病人時,習慣開抗生素給病人服用,
為的是預防或者治療已經發生的上呼吸道感染。
李秉穎指出,只有當流感或感冒引起細菌感染,
例如鼻炎、中耳炎、細菌性肺炎,才需用抗生素治療。
「一味服用抗生素不但容易延誤治療,更可能造成抗藥性。」
「就醫時最好詢問醫生有沒有開抗生素,提醒他注意是否一定有必要服用,」曾騰駒建議。
■迷思4:吃大量維他命C,感冒好得快?
錯!
美國一項回顧30篇研究的報告指出,維生素C無法預防感冒,對緩解感冒症狀也沒有幫助。
「不過喝熱熱的蜂蜜檸檬水,可以補充水分,感覺舒服,也可減輕喉嚨不適,」
梅約醫學中心表示。
■迷思5:多喝水,可以讓感冒病毒快一點排出身體?
錯!感冒是需要多喝水,但不是為了把病毒從身體洗出來,
而是補充發燒失去的水分、稀釋痰液、鼻涕等分泌物,舒緩咳嗽、減輕鼻腔、喉嚨充血狀況。
但應避免喝茶、咖啡、酒、高糖分飲料。
因為咖啡因、酒精或含糖飲料有利尿效果,反而將身體最需要的水分加速排出體外。
■迷思6:感冒痊癒後,應該把牙刷換掉,以免再度感染?
錯!
美國牙科協會指出,沒有科學證據顯示,當你從這次感冒中復原,會再次被自己感染同樣病毒。換句話說,牙刷上的感冒病毒不會讓你再次發生同樣病毒類型的感冒。
但為了衛生起見,不要和別人共用牙刷,
每次刷牙後把牙刷沖洗乾淨,豎立起來乾燥,以免孳生細菌。
老祖母的雞湯確實有效
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指出,
科學家發現雞湯對療癒感冒或流感,確實有兩個好處:
1.雞湯中某些成分可以抑制中性白血球活動,幫助身體免疫系統對發炎產生反應;
2.熱熱的雞湯有助於稀釋蓄積在鼻子裡的黏液容易擤出來,減少病毒蓄積在鼻腔。
※文章出處:2008/02 康健雜誌 111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