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在低潮與挫敗中,你是如何克服心中的痛苦而勇敢的往前行呢?
父母始終的全力支持想必是你最大的動力吧?
曾雅妮:
其實以前打不好時,他們會開始念我。後來我們就用溝通的方式,愈溝通關係愈好。
這三、四年來,爸媽都用愛的教育,不管我打得好壞,
他們會告訴我說:「沒關係!這場打不好還有下一場,但是不要放棄,也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。」
就是會給我一些很正面的想法,我其實就蠻開心的,可以聽到這些話,那我就會更努力去練球。
像前兩個禮拜陷入低潮,我爸媽就跟阿媽一起打電話來說,很久沒在電視上看到你了耶!
你知道嗎?好好練球你就會常在螢幕上出現喔!
用這種方式來鼓勵我練球,我就很開心,因為他們很支持我。
小時候我爸講一句我就會頂一句,常常我跟我爸在講話,人家會以為我們在吵架,但其實沒有,
因為我們倆個性其實很像,都比較急一點,他話還沒講完,我就會想接下一句話。
所以那時候,我爸就比較少來球場看我比賽了,因為我每次看到他都很怕。
不過到後來他改變很大,脾氣好到我都會嚇一跳,問題就解決了。
原因可能是,我爸之前有看到一個選手,當場被她爸爸用球桿打,她就在場外一直哭一直哭。
那時候我爸好像感受很深,就覺得以後不能這樣對我。
我覺得父母千萬不要給小孩太多壓力,因為太多壓力有時會讓人更叛逆。
常常跟小孩溝通是很重要的,多給一些鼓勵及正面想法,他們就會更努力。
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,認真回答網友問題的曾雅妮,講到興奮處還比手畫腳。
不過,稚氣的外表,也藏不住她對追求「世界第一」的執著與渴望,
是一種「世界級」的企圖心,令人難忘。雖然,這也因此犧牲了她寶貴的童年。
只有21歲,離「世界第一」僅一步之遙,她是曾雅妮。
12歲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說高爾夫球是多麼難。然後到了16、17歲就開始覺得有些壓力,覺得不是為自己打球,
好像是為家長、為其他人、為一些平時幫助我的人,因為他們都把希望放在我身上。
我就會覺得我是不是只為他們打球,而不是在為自己,也不知道說自己到底喜不喜歡打球。
再加上我2004年贏了一場大賽,2005年也贏了一場大賽,頓時好像不知道目標在哪裡了。
所以那時候我常自己問我自己「我真的喜歡打球嗎?」
可是我都回答不出來,有一陣子真的很想放棄,不想打球,
想當一般學生去上課、跟同學玩在一起,不用在外面風吹雨打的練球。
18歲那一年轉職業,是我很大的轉折點,我發現我轉職業以後,整個人都變了,
因為我離夢想愈來愈近,也開始有了目標,我知道我要打LPGA、要打世界第一,
也知道該怎麼去做才能達成目標,而不是說每天都在講我要登上世界第一,我有方法去達成。
我覺得人一定要有目標,不然就會失去方向,不知道要幹嘛。
為了我的目標去努力,我想我會是很開心的。
我覺得犧牲掉最多的應該是童年吧!
因為我從5歲就開始打球,打到現在也有16年,所以很少跟朋友出去玩。
從5歲到18歲這期間,我曾經有4年住在球場裡面,
所以那時候我很羨慕學生生活,我也想要去學校上課,然後下課可以很開心跟大家一起聊天。
可是我也知道「先苦後甘」這個道理,反正以後要玩的時間很多,
我現在先努力,加上這也是我的興趣,我相信以後會有好的結果。
所以我就繼續打,朝我的目標前進。
遇到困難的時候,我常常自己安慰自己,如果你不這樣想,其實你會更辛苦。
我對每件事情都是用比較樂觀的態度去看待,就是大事化小事,小事化沒事。
然後努力再努力,我相信我的目標,只要盡力而為,持續朝目標前進,不要放棄,就會有成果。
台灣第一位樞機主教「單國璽」
地位僅次於羅馬天主教宗的單國璽,曾驗出罹患「肺腺癌」,被醫生告知只剩下不到半年的壽命。
現在4年過去了,單國璽依然活得自在,向所有的人見證信仰的力量,和笑談生死的豁達。
達賴、單國璽對談:用愛面對不可知的未來
作者:官振萱(整理) 出處:天下雜誌
南台灣炙熱的夏日,這場對談有如一泓清泉,洗滌人們紛亂的心靈。
兩位智慧無窮的宗教領袖:達賴笑容純真有如孩童,發語卻充滿智慧深意;
單國璽主教在癌症末期依舊燃燒自己服務社會,用大愛實踐生命的真諦,向世人見證何謂真正的勇者。
問:由於全球氣候變遷,水災、旱災交替而來,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,
我們要如何面對這麼不可知的未來?
單國璽:
氣候一天一天暖化,是大家公認的事實,將來這些暴風雨、颱風水災,還會發生。
我們人類未雨綢繆,好好準備,不要手忙腳亂,平時就該注意環保的問題。
政府也要有完整的規劃,讓這些受災的村莊,不要又在同樣地方重建,要遷村,好好計畫,
但也不能離太遠,在附近找一個安全的地方,好好設計。
這需要 和居民好好溝通,因為要遷家,不是容易的事。
達賴:
我完全同意。另外我想補充,全球暖化問題非常嚴重,
我們要聽從科學家專業的建議,從科學家那裡得到可以改善的方法。
問:最近的災難造成很多生離死別,讓人非常傷痛,甚至非常憤恨,
我們要如何超越這些事情,積極往前走?
單國璽:
不單是在天災地禍,我們最親愛的人,也會去世。
生老病死,是自然常態,我們需要慢慢的了解,人,是非常渺小的。
有一次我在台中有個演講,有人問我,你們這些修道之人,面對親人過世會不會哀傷?
我說,我不是木頭人,我也會有七情六慾,這是上天所給我們的。
我離家三十三年,離家時父母都還在,三十三年後我回家,
唯一的一次回家,完全是物換星移,像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一樣。
我跪在父母的墳前,痛哭流淚,這是人之常情,並不是怨天尤人,
這是做子女對父母的親情,這是無可厚非的。
單國璽:我稱我的肺腺癌為「小天使」
但是我們的七情六慾好好的控制,就是修行。
怎麼控制?愛的力量可以控制一切,愛的力量,可以把死亡、災害變成力量。
我在三年前得了絕症,沒有方法可以治癒他,開始發現時就已經到了第四期,
醫生以他的經驗說,我的生命最多半年,但我用信仰的力量,面對它。
我稱我的肺腺癌為「小天使」,一個「小伴」,
既然不能擺脫他,我就說「小伙伴,我現在八十七歲了,你提醒我要分秒必爭,
要好好的利用最後的階段,把生命的光和熱發揮出來,溫暖社會,照亮黑暗,讓我為社會還有一點用處。」
常常我祈禱時也對上帝說,我這個老廢物,又硬又老的老廢物,請你好好的利用,廢物利用。
我現在為公共,有一點小小的幫助,小小的意義,我就在所不惜。
雖然有時候很累,但我有一個使命感,我感覺到該為別人做一點事,有愛在背後追著你。
同樣的,雖然死去的人我們不能讓他活起來,
但我們可以安慰、照顧他們的家屬,用愛心來幫助他們。
達賴:
我聽了單主教的故事,了解他的修行,我對他非常尊敬。
從真誠的互動而來,就可以把愛發展得更大,就可以更真心去欣賞尊敬對方。
現代教育著重物質的發展,內心修養沒有給予同等的重視,
我們必須考慮在現在教育世俗體系裡,把品德教育能加到裡面,愛心、善心,樂於助人的教育。
這些價值是普世的、共同的,比如慈悲心,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分別的。
單國璽:盡頭處,生命更絢爛
引用自天下雜誌
單國璽一生,從人類學、心理學、自然科學、哲學、神學的各種角度去研究,
他也想知道,人生到底有何意義?人為何存在?生命有沒有歸屬?
「最幸福的日子就是在愛裡生活,幫助別人是不自私的愛,
就會讓人感到快樂、自在,不受名利的綑綁與束縛。」
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事不多,追求的對象弄錯了,就會空虛、痛苦。
「我相信天主是愛,衪打散我的小格局,要我反省,
天主把我的夢想打碎,碎片成為地基,讓我能愈挫愈勇、愈做愈大。
現在,我的教友中有五十多位醫生,幾百位工程師。」
單國璽總是鼓勵人向前看、向遠看,
因為挫折與失敗不但不會摧毀一個人,
反而能透過自省,成為將來成功的力量。
瀕死經驗帶來啟示
單國璽小時候很受家裡疼愛,母親擔心他被寵上了天,
經常鼓勵他拿銅板給路邊乞討的小孩
「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,不是每個人都跟我一樣幸福。」
十二歲時因為中暑,停止呼吸長達十分鐘,後來轉醒,腦袋裡想的是:
「如果剛才真的走了,我短暫的一生究竟做了些什麼?」
那次瀕死經驗,讓他立願要當一個「有用的人」。
信仰讓人參透人生課題,但三年前被醫生告知罹患肺腺癌的當下,即使是宗教大家也不免震驚。
「我不菸不酒,為什麼是我?」但一轉念又想:「為什麼又該是別人?」
他向天主禱告半小時後,心情就平靜下來,要把生命的光和熱更絢爛地發揮出來,
「人生一關一關,我感到天主的愛在扶持我。」
秋末,高雄的太陽還像夏天,單國璽的人生還像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