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貼自http://www.dpes.tc.edu.tw/lib/candle/tu_44.htm

認錯未必就是輸

 

曾聽過一個故事:山上有二間和尚廟,甲廟的和尚經常吵架,互相敵視,生活痛苦;乙廟的和尚,卻一團和氣,個個笑容滿面,生活快樂。於是,甲廟的住持便好奇的前來請教乙廟的小和尚:『你們為什麼能讓廟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?』小和尚回答:『因為我們常做錯事』

甲廟住持正感疑惑時,忽見一名和尚匆匆由外歸來,走進大廳時不慎滑了一跤,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了過去,扶起他說:『都是我的錯,把地擦的太濕了!』站在大門口的和尚,也跟著進來懊惱的說:『都是我的錯,沒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。』被扶起的和尚則愧疚自責的說:『不!不!是我的錯,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!』前來請教的甲廟住持看了這一幕,心領神會,他已經知道答案了。

您知道了嗎?

往往,我們為了保護自己而推卸責任或與人爭吵,殊不知認錯未必是輸,因為認錯不但能表現出個人修養,反省自己激勵向上,甚至可以化暴戾為祥和。朋友間發生衝突,如有一方能先認錯,戰火必然馬上平息一半。

人的一生,總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:家庭中,當子女不肖時,我們應該檢討自己是否未盡教養之責;公司裡,當屬下績效不佳時,我們應該檢討自己在教導管理方法上,是否出了問題;社會上,當大家責怪環境惡劣時,我們應該檢討自己是否就是那個破壞環境的人。

轉換一下角色,今日的你或許是來日的我,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也反省自己,那麼,處理事情的模式將會是另外一番風貌。

渺小的你我或許並無能力為世局扭轉乾坤,但若每個生命個體能培養勇於認錯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態度,相信那股內心的平安與喜樂,將會不斷的擴散。

 

http://www.dpes.tc.edu.tw/lib/candle/tu_38.htm

活在誰的眼光裡

 

作家紀剛在他那本抗戰小說「滾滾遼河」中,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,

他說:「支持一個人活下去的理由,有時候不是對他自己有何意義,而是他對人有何意義。」

置身於動亂的大時代裡,很多時候一個人會感覺根本不想活下去。此時唯一的支持,是身邊需要他的人,為了這些他愛也愛他的人,人們悲壯的生存過來。諷刺的是,時空轉變,今天走入一個歌舞昇平的浮華世界,竟然也有許多人以為自己是為了別人而活著。

對這些人來說,紀剛的話可以改為:「一個人活著的重要理由,不是為了他自己,而是為了別人的眼光。」活在別人的眼光裡,這並不是一件新鮮事,誤以為別人總是注視著自己,迫不及待要贏取別人的讚美、羡慕和評分,這是許多人痛苦的根源。

我們都喜歡有顯赫的家世背景、佔據豪華大辦公室,駕駛名牌轎車,做一些轟轟烈烈的偉大事業。當然,這其中大半的快樂來自於「別人的眼光。」讓別人看得見,看見了就會尊重我們,這往往是驅迫人求取世俗功名的最大動力。

我們總活在一雙雙想像中的眼光中,我們在有意無意間違背自己真正的心願,因為我們誤以為別人的眼光,可以決定自己的方向,決定自己活著的意義。
事實真相是:到底誰在看你呢?誰又真心在意你呢?

意氣風發的時候,你大概以為自己表演的這樣賣力,台下一定黑壓壓擠滿了觀眾,人人都忙著為你喝采。因此,你賴在台上,不願下來,恨不得一場又一場,把拿手的把戲耍弄個精采。

戲在高潮時,掌聲讓你開心,然而戲一落幕,觀眾也就散去,只剩下幾個真正在意你的人--家人、朋友,安慰你疲憊的心靈與肉體。台上台下都是人生。更清楚的說,舞台不是人生的全部,沒有粉墨的地方是人生另一部分更真實的人生。

我們可能失去舞台,但絕不可能失去台下的生活。

我們可能在舞台下跌倒,但絕不可能在真實人生中滅頂。

所以,誰才是我們活著的重要理由呢?是那些隨時可能散去,轉而為另一場戲鼓掌的觀眾嗎?還是那個不論台上台下都與我們緊緊相依的自己呢?

別人的眼光,原本是面貌模糊的,台下那一群黑壓壓的觀眾,可能熱情,可能冷漠、可能不懷好意,可能漫不經心,也許我們能憑自己的本事;激起他們的注意。可是,我們永遠無法改變一個事實:

戲散場後,觀眾總是拍拍衣衫,趕著回家,過他自己的生活。如果我們犧牲了自己真心的追求,迷惑於一時的燈光絢爛,企圖抓住虛無掌聲,那麼總有一刻,在人群散去,燈光熄滅後,我們會赫然發現,其實自己留不住幾個真心的觀眾。
努力活在別人的眼光中,值得嗎?

支持一個人活下去的理由,有時候不是對他自己有何意義,而是他對人有何意義。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淡藍銀河之星 的頭像
    淡藍銀河之星

    淡藍銀河之星

    淡藍銀河之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