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看一次舊文,還是有很多的感慨...
喜歡隱藏最真實的情緒或情感,不擅表達出來。
看不到的憂愁在心裡,看的到的微笑在臉上。
雖然有時候快樂很簡單,但有時候卻又很難。
只有讓該結束的結束了,該開始的才會開始。
時間,讓人學會了悲傷、學會逞強、學會強顏歡笑。
徹底絕望一次,就會懂得什麼是自己最不能割捨的。
任何事都作一個最好的打算和最壞的打算,
先看看自己有沒有承受最壞的結果的能力和勇氣,
如果沒有,就最好不要把事情想得那麼好。
大家吃著、聊著,笑得多開心,
而最角落裡的我,笑得多合群。
一個人臉上太多的笑,
有時真的是因為心裡有太多的痛。
或者不知道該如何隱藏複雜情緒。
總是人前很正常,人後千瘡百孔。
不必懂我內傷,能笑我也儘量,能哭誰又不想。
有些人說我脾氣好,
不過是有些比這更殘忍、更痛苦的經歷罷了。
有時極力平衡自己的心態,可它卻固執的傾斜著。
曾醉生夢死般沉溺到不知所措。
不應屬於傷感,有時卻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。
說出口的傷痛都已平復,絕口不提的才觸及心底。
背叛自己去完成其他人的期盼,
所有人都笑了,於是我在角落也合群的笑了。
其實何必矯情得像個賤人?
有時候,生活就像在演戲,
說著言不由衷的話, 心底的酸楚和臉上的笑容,總是合而為一。
有時候,你問的問題,對方一直在閃躲,
那就是委婉的告訴你,真實的回答很殘忍。
懷才就像懷孕,久了才能讓人看出來。
做人如同品牌,需要時間來證明一切。
我慢慢習慣沉默,朋友聊起我就說一些別的。
難過時候,還假裝笑著點頭。
從神外ICU轉精神科已經有段時間,
從之前為什麼要讀護理,到為什麼要去ICU,
以及為什麼最後決定從ICU轉精神科,
看著80年次的學弟及學妹,
當自己需要站在指導者的立場去教學,
感覺真的很微妙,尤其前段時間因為Blog,
我連在網路上都必須是個學長。
其實我很懶,真的,人生中很多事情懶得說。
其實很多東西放Blog只是為了方便,
沒有用心經營,也不怎麼想管理。
只是單純的記錄著心情、事情。
其實我真的只想當個讀者,
我不是個作家,我只是把Blog當成筆記本。
我喜歡記那些有用的、有趣的、有價值的。
其實現在想想之前ICU兩年的時間有點可惜,
我有很多想寫的,但現在實在沒有興致寫,
畢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,現在寫了也沒太大必要。
醫學上的一些事情,有時候變化真的很快,
尤其前段時間看到新的輔助插氣管內管的工具。
之前在神經外科加護病房的時候,
一直希望可以找到學長、學姊們寫的Blog,
希望裡面有一切我實際會用到的學理與技術,
最好還能夠有他們的心得分享。
但我失敗了,沒有找到適合我這懶人用的網站。
然後,我開始寫了一些筆記放在這個筆記本上。
我知道很多人看了不會留言,也知道很多人看不見,
但,我不在乎,因為我只是想寫給自己看,
然後如果寫的一些內容對讀者有幫助,
對筆者而言,其實覺得也沒什麼不好。
逛了逛網站,像是醫師寫的,像PTT的Nurse版
https://www.ptt.cc/bbs/Nurse/index1024.html
感覺其實大家很多的想法是差不多的。
有時候會覺得護理人員何苦為難護理人員?
有時候會覺得大家互相合作,共患難很好,
有時候自己先下班,其實會感到過意不去。
但我就是真的很想準時下班...
當然,一定要把事情做好,才能安心,
如果沒做好,我連睡覺都睡不好。
之前很多人說覺得我看起來很淡定,
好像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會有影響,
其實我覺得我很容易緊張,
我懷疑我心跳次數一直在90-100以前,
畢竟有時候自己摸脈博就覺得很快。
忘記多久之前,曾經CPR實際上去壓個案,
還有最近一次個案發生異物哽塞,
當時正準備好要離開單位,
結果個案家屬在會客室餵食年糕。
嗯,重點這個個案104年1月份才發生過異物哽塞。
結果104/3月份,甚至不到兩個月就又發生一次。
上次運氣很好,發現得很早,
所以很快就排除掉異物哽塞情形。
3月份這次異物哽塞發生時,個案家屬前來求助,
當我衝過去看個案時,其他人協助啟動999急救措施,
按壓緊急鈴及全院廣播那時候其實我沒聽到,
因為注意力集中在眼前,
當下一個弓箭步就開始哈姆立克急救法,
因為個案的精神症狀干擾,有時候對外界是不理會的,
所以不管告訴他要咳出來,不要牙關緊閉,訊息無法接收。
然後,我才發現原來有時候,哈姆立克急救法沒搞頭。
後來我看他嘴唇發黑,蠻擔心會不會缺氧窒息而死亡。
過程曾嘗試將異物取出,但牙關緊閉情形實在很難取出,
看著他全身無力,呼吸困難整個人癱軟在地上。
來支援的保全人員、醫療團隊很快就趕到現場。
一位保全也用了哈姆立克急救法,仍弄不出來口中異物。
當時,其他保全人員協助疏散其他個案,使用屏風隔離。
一些保全人員協助安排急救人員的行走路線,
一開始先上手腕式血壓計,來支援的人帶著心臟電擊器,
接上Lead及SpO2後,推急救車接上suction,
當支援的人來了以後,感覺鬆了一口氣,
因為哈姆立克急救法無效以後,有點失去方寸。
下意識的退到後排,1藥、2錄、3on、4c在當下有點混亂,
後來值班醫師用前端很細的藥匙將口中異物取出以後,
陸續抽吸不少食麋,on O2 mask以後,SpO2正常後,
凝重的氣氛才緩和下來,中間還發生O2 mask壞掉,
向樓上慢性病房借的情形,在那裏待到救護車來,
HN及家屬一同轉送個案外診附近的醫院,
一直到那個時候,
才感覺到終於不用面對,那不想經歷的場面。
所幸,外診沒有什麼問題。
甚至,最後個案可以用走的走回病房。
其實不知道該怎麼說,
因為以前ICU經驗所以被安排在急救組。
啊,其實我就是希望壓力小一點,
不要太常CPR才想說轉換到精神科,
當然也不單單只是因為這個原因,
還有很多的因素才會做這個選擇。
結果車禍一段時間,
回單位跛腳變成急救組就算了,
1月份在急救組會議發表一次急救檢討,
3月份又要再發表一次急救檢討。
然後不知道為什麼
覺得啟動999急救措施的頻率很頻繁...。
其實有考慮過要不要換工作,
如果三不五時來個急救,
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對我而言,有點過激。
嚴肅的話題過去了,
回憶一下最近的情形。
思覺失調症(精神分裂症)更名已經一段時間,
還有一些護理診斷也改變名字,
但我想大多數的人還在適應吧,
就像同樣叫Acetaminophen的學名藥,有二百個以上,
包括:Panadol®、Panamax®、Paramol®、Scanol®,
有時候覺得很鬧事啊,同個東西是要取多少名?
思覺失調症、情感性精神病(憂鬱症、躁鬱症)、妄想症以及器質性精神疾病,
輕型精神疾病(輕鬱症、焦慮症、強迫症、畏懼症、心身症、恐慌症)
兒童青少年好發的自閉症、過動症、行為規範障礙及情緒障礙。
感覺這些類似的個案已經看過不少。
等有空再慢慢補充精神醫學方面的文章。
同一件事情問不同的人會得到不同的答案。
而許多事情沒絕對的答案,僅有相對答案。
恢復了記錄日常工作的習慣,
有時候會想,為什麼沒有得到前例可循。
有時候喜歡有規律的行程,感覺照著行程走,
不會有事情超出控制的感覺。
大多數時候我是發問者或求知者的角色,
只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有興趣,無趣則相對冷漠。
然後最近學姊提到我很宅,嗯,這是事實。
尤其自從換了42吋液晶螢幕及電腦變更宅了...。
認識新的人以後,就像踏進另個世界,
接受新的想法,嘗試新的事物。
看著D槽的真三國無雙猛將、帝王傳,騎馬與砍殺維京版,
黑暗地牢、七龍珠XV、刺客教條叛變,火炬之光2MOD整合。
感覺新鮮感一過,就沒太多動力持續下去。
過段時間有可能會出國,然後需要補些未來有用的知識。
昨天晚上跟著學長去Costco,
短短時間就噴一千多買了不少乾糧。
然後Bottega Veneta這品牌我真的一點概念也沒,
那些價格確實是有點超乎自己的想像。
搭過朋友的Honda Civic 及Fit,
嗯,我只有一個感想,
發現自己對生活的要求其實很低。
如果覺得有必要的一些物品,
其實也不會特別省那個錢,
畢竟光電腦及螢幕就花了接近六萬。
然後或許會看小說、漫畫、動畫、電影,
看日劇、韓劇、逛論壇、玩遊戲
在某些人眼裡很另類。
但,沒打算改變也覺得沒必要。
對許多事情,我保持客觀中立。
無論如何,現在的生活是自己的選擇。
人是會變的,如果只是跟其他人一樣,
那麼,那樣的自己跟鹹魚有甚麼分別?
無法掌控全部命運,不過至少握有選擇權,
先擁有接受的能力,才可以坦然面對現實。
不知道為什麼想到功夫這段話,於是又看了一次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ZfJ3eJizCk
感覺又開始寫些有的沒的,
然後還有人會跟我討論我一些有的沒的想法,
尤其,會跟自己討論的常常是普通網友很妙。
Blog多了不少留言,
有些不知道該回啥,只好保持沉默。
畢竟我的內心獨白其實不少。
啊,我其實就是會無聊翻以前寫的東西,
畢竟人生有時是笑笑別人,然後再讓別人笑笑自己。